2007年6月20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脆弱”安全帽源于脆弱的安全意识
张成才

  6月16日晚,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乐清一些头盔厂生产的头盔和安全帽竟是用垃圾塑料袋回收再生制成,每个成本不超1元,根本不具备安全性。从新闻中我们还得知,今年4月,浙江一名建筑工人戴着安全帽却被楼顶掉落的钢筋砸中头部身亡。经检测,这顶被完全穿透的安全帽就是不合格产品。
  那么,这样的安全帽究竟是如何戴到工人的头上的呢?
  供需供需,有需求就有供应。正是因为有“广阔”的市场,才有人挖空心思搞出如此能“致富”的“发明”。我们不能只指责无良厂家制造假冒伪劣安全帽,也不能只指责无良商家销售这些安全帽,因为他们制、销的前提是有人买,所以,我们该追查的还有买这些安全帽的人。
  若买来是自己用的,相信买者断不会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去选这种一摔就碎的安全帽。所以,“脆弱”安全帽的消费群体恐怕主要还是某些特定“团体”,诸如包工队、建筑公司之类。个别企业为节省成本或个别经手人贪图那点差价和回扣,凭着同样脆弱的侥幸心理和安全意识,最终让劣质安全帽戴到了工人的头上。如此作为,与草菅人命又有何异?
  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联想:近些年来,在各种安全事故中伤亡的工人中,有多少人是戴着这样的安全帽的?有人做过相关的调查和统计吗?事实上,事故发生后,我们往往只关注事故本身,而忽略了像安全帽质量这样的可以保命、减少伤亡的细节,更别提由此而进行问责或追责了。
  安全事故无小事,无小事就需要细致到每个细节,这安全帽和安全带等等最基本的最贴身的保护人身安全的配备,是马虎不得的。面对“脆弱”的安全帽,其生产环节的质量关我们要抓,销售环节的道德关我们要抓,而我们更要抓的是使用终端脆弱的安全意识防线——任何性质的企业或施工队,都不能以任何理由为借口来购买和使用这种危险的安全帽,不能让无辜的生命成为某些人侥幸心理和“致富”盘算的殉葬品。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更须对此多查严查。如此,工人头上才有一片安全的天。